1905电影网专稿 4月10日,中国国家电影局发声“我们将遵循市场规律,尊重观众选择,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声明发布之后美股影视板块震荡,引发了不少关注。
本期《》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金宇轩教授做客节目,为我们解读政策调整背后的深层逻辑。
美国电影的创作困境
2019年至今,中国年度票房榜单见证了好莱坞的节节败退,从的42亿元的优异表现,到今年票房刚刚突破1亿元,曾经在市场上所向披靡的好莱坞大片,如今却呈现出如此鲜明的落差。
相关数据显示,进口片票房占比已从2017年的38.7%降至2024年的15.1%,由此可见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控,而是市场规律的必然选择。
漫威宇宙的无限续集、迪士尼的“政治正确”狂欢,暴露出美国电影的创新力衰竭、价值观错位与创作诚意缺失的创作困境。
金宇轩犀利指出:“当在北美本土都遭遇口碑雪崩,凭什么要求中国观众买单?”从《白雪公主》的溃败可以看出美国电影正在失去讲好普世故事的魔法。
中国电影的稳步增长
反观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稳步增长,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68%,大量的现象级作品提升了我们中国观众文化自信心以及对中国电影的信任度。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作觉醒。在电影工业化建设方面,系列以太空电梯视觉奇观树立硬核科幻新标杆,导演领衔的创作团队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坚,不断突破行业既有的技术边界。
类型片创作呈现多元化突破,打造东方侦探宇宙,实现悬疑类型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则通过情感叙事与喜剧的创新结合,以50亿元的票房印证情感共鸣的市场穿透力,刷新国产电影人文表达的产业价值。
动画领域强势崛起,《哪吒》《白蛇》系列构建国漫美学体系,导演用“五年磨一剑”的匠心对抗快餐文化,推动国产动画从技术突破向艺术创新的转型升级。
这背后是三十年来中国观众的“祛魅”历程。当00后观众成长在歼-20翱翔、高铁飞驰的时代,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美式英雄的拯救,而是能引发文化共鸣的本土故事。已获得超150亿元票房,它的成功印证着新时代观众的价值取向,既要视觉奇观,更要精神共鸣。
全球影市的未来图景
国家电影局的“适度调控”绝非闭门造车,而是为世界优秀电影打开大门。西班牙悬疑片以1.7亿票房刷新西语片纪录,日本动画8亿票房印证二次元文化共鸣,印度13亿现象级票房展现现实主义力量,还有更多的优秀世界电影值得被发现。
所以适度调控美国影片进口数量,不会影响观众前往影院欣赏优质影片。事实上,政策声明发布后,观众群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展现出对多元文化作品的强烈需求。
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具有艺术价值的欧洲电影作品在国内也获得了极高的口碑评价。
这种引进策略的调整本质上是对文化消费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不仅不会限制观众选择,反而通过提升影片供给质量与多样性,实现观众观影选择权的结构性升级。
市场正从“单极垄断”转向“多元共生”,西班牙悬疑片、法国文艺片、日本动画百花齐放。正如网友呼声:“我们需要更多《机器人之梦》这样的世界电影。”这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构建多元电影文明的必经之路。
真正的文化竞争力,不在于特效堆砌或价值观输出,而在于能否真诚地讲好人类共同的故事。这场始于银幕的博弈,终将回归电影的本质,用光影照见时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