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有很年轻的创作者,虽然他们的剧本尚不足以马上进行拍摄,但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能非常明确地感知到他们的创作潜能,他们在创作方面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这对于我们整个创投项目、发掘新人都非常重要,我们会给予他们更好的平台。”
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荣誉盛典暨青年影人之夜活动现场,第一次参加创投活动、喜提北影节创投终审主席新身份的陈思诚导演和青年创作者们来了段“掏心窝子”的发言。
为期两天的创投终审活动,30部题材各异的新项目让他感慨良多,而在官方创投之余,陈思诚导演也在现场官宣了由他的壹同制作发起的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让发掘好内容、好创作者,从这届北影节创投延伸到更远。
人才扶持的再定义
“如果没有剧本,一切都是空谈,都是遑论。”
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就诞生在这个初衷下。
此次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给定了六个可供选择的命题范围,创作者可在命题范围内自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并按要求撰写创作阐述以及10-30个场次的剧本正文。
可以看到,此次官方给出的“失去名字的人”、“杀人现场”、“家庭的秘密”、“阴差阳错”、“我的外星朋友”、“我爱你”六个关键词并不局限于壹同制作最深耕的悬疑犯罪方向,同样可以拓宽至家庭、爱情、科幻等多元内容领域。
之后,壹同制作将组织公司内部的专业评估团队对提交作品进行评估筛选,从中选出优秀创作者给予5到20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除此以外,选拔出的创作者将有机会与壹同制作签约,并优先参与到公司后续项目的开发与创作中。
相较此前我们看过的大多影视人才扶持计划,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身上的开创性尤其吸睛。
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有趣的命题写作选拔方式。
以往影视人才扶持或是创投类活动大多不会对征集内容做太多限制,壹同制作此次则设置了内容主题这个前置条件,相当于提前公布了扶持对象需求,对目标创作方向的编剧人才导向性更强。
其次,便是异常高效的流程规划。
按照目前壹同制作做出的时间安排,从征稿阶段、评选阶段到公布结果,整个周期只有三个月时间,其中征稿阶段仅有20天。有确定的主题以及可控的创作、选拔周期,这意味着选拔方无需“大海捞针”,同理,参与者也不需要投入过多成本与等待,毫不拖泥带水。
昨日,陈思诚导演在官宣计划的同时也分享了他的审核标准:“不求尽善尽美,但要足够新奇,足够创意”。
最后是务实,除了为优秀创作者提供现金奖励之外,还提供了签约、优先参加后续项目开发、创作等机会。这其实就凸显了壹同制作作为一家影视公司的特性,从公司层面让该计划更好地发掘和启用优秀人才。
“如果创作者还在为生计发愁的话,那一切的创作也是空谈。”
其实正如陈思诚导演所说,只有帮助创作者解决了眼前的难点,才能体现出这些影视人才扶持计划的价值。
真金白银自然不必多说,又有多少青年创作者不在为项目资金发愁。然而在此之外,不为创作者画大饼,让这些新人迅速转化为参与主流项目创作的新鲜血液来赋能市场、为行业造血,更是这些行业人才扶持计划的真谛。
为好内容背书的能力
客观来说,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看着很诱人,然而若想要人才和项目落地其实需要多方面的辅助配合,市场经验、行业资源、工业流程缺一不可。不过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壹同制作与陈思诚导演的长板。
先说开发经验。
壹同制作大概算得上当下国内电影行业最专注于类型片的公司之一了,在悬疑领域探索尤其深。“唐探”系列、“误杀”系列、《消失的她》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悬疑片背后,都写着这家公司的名字。
最近几年,壹同制作也开始把创作的触角伸向更多元类型领域,比如在近期的电影《解密》《唐探1900》里就融合了一定历史元素,还未与观众见面的网剧《球状闪电》、电影《带上她的眼睛》则是标准科幻题材作品。
这些项目经验,已然足够“授人以渔”。
再聊聊壹同制作既有的扶持新人传统。
以陈思诚导演为中心的“陈思诚监制 青年创作者”创作模式,此前已经在“误杀”系列、《三大队》《消失的她》等项目中有过多次成功探索。接下来,壹同制作也打算继续延续这种“传帮带”模式,目前待映的电影《恶意》、网剧《球状闪电》以及已经官宣启动的电影《带上她的眼睛》均采用了这样的创作搭配。
在引导青年创作者上道这件事上,壹同制作不说经验丰富也是轻车熟路了。
当然最重中之重,还是离不开壹同制作一直在努力践行的工业生产模式。
关于壹同制作的工业水准,其实有个非常直观的体现:无论作品题材、体量,壹同制作的项目从立项、拍摄到后期、上映的整个周期在行业内都属于高效水平。
依托于前期壹同制作到后期熠熠和光的产业一体化与流程工业化,壹同制作用作品说话,已经多次展示过自己的超强执行力与高度统筹能力。
创作、扶持双管齐下的丰富经验,持续提升的工业水平,这才是能够为人才扶持背书,也是让行业信服这一扶持计划能够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
创投的“新价值”
让每一部有价值的项目、每一个有才华的创作者获得应有的支持——在今年北影节创投环节,我们对此感受尤其深。
今年北影节创投征集项目数量较去年稍有回缩,但数量上的减少丝毫没有影响到潜力项目的闪光点。
获得最具创新制作团队荣誉的藏地题材影片《风从海边吹来》,导演扎西甲木是一位年仅26岁的藏族青年;获得大卫·叶茨荣誉的《谈谈情,开开车》,则是一部罕见老年女性版公路片;讲述两位女性奇幻故事的最具商业价值项目《摩登情书》、关注移民群体的最佳原创剧本《有限认罪》……这些项目的多元、开创性,远远超过此前预期。
一些优质项目不光在创投项目中脱颖而出,还现场收获了资方们抛来的新鲜橄榄枝。就如获得评委会特别推荐荣誉的科幻片《宇宙心流指南》,凭借其新颖选题,一口气拿到了三家公司的大方投资,另外还有壹同特别关注荣誉加磅的10万元奖金。《风从海边吹来》则获得了来自熠熠和光后期全流程价值50万元的支持。
而一直对青年创作者保持高度关注的陈思诚导演,更是把今年北影节创投变成了“选材大会”,在短短两天的创投终审路演活动里先后向六个潜力项目做出无偿助力后期制作的承诺。
“电影也都不一定以市场最后的回报来认知它的唯一价值,有些电影只要留在那就有价值。”他并不吝惜肯定任何一部有勇气、有想法、有价值的好项目,并乐于给予创作者们真金白银的制作支持。
而即将启动的壹同创作·新锐编剧计划,其行业指向性也非常之强。用最精准高效的选拔找到一起干实事的人,这让人才输血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肉眼可见地落地。
按照壹同制作过往操刀项目的推进速度,我们甚至可以展望这些即将被选出来的优秀创作者名字会很快出现在壹同制作未来的片单中。
这个行业,缺的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扶持。